距百年老店尚有78年,
我们慢慢走、笨笨做,时间看的见!
禾 泉 公 众 号        游 安 徽

陈瑶 | 作家书屋,在这里遇见世界

1.jpg


作者简介


陈瑶,蚌埠日报新闻中心副主任,优秀记者。



  能坐在书房里读书,算是好运,而若是书房里还有无数的好书,那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对于爱书之人而言,理想世界必然以书为中心。有名的爱书人博尔赫斯便曾有过颇受推崇的论断,他在《关于天赐的诗》中说:“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位于涂山脚下的“作家书屋”大概可以满足读书人、爱书人对读书过程的一切幻想。


2.jpg

作家们的读书会


这家惊艳时光的书屋,
隐匿在风景秀丽的角落


  成立于2015年的“作家书屋”,目前已经吸引了一百多名本地知名作家“常驻”。“作家书屋”虽然还不是本地的文化地标,但已经是不少作家、文学爱好者的朝圣之地。

  书屋就在涂山脚下,禾泉小镇里树木葱茏的地方,是不少文艺青年和摄影爱好者钟爱的所在。周末有人拉着自己的爱人、伙伴、子女去登个山,呼吸林间的新鲜空气,待整个人都通透了就下了山来,再到作家书屋里,翻翻书籍,想想心事,让那颗被生活琐碎轰炸地鸡飞狗跳的心静一静,这惬意、这自在,分分钟都是享受。

  山脚下一座隐入林间的小屋便是它的庐山真面,气质低调,有种大隐于朝的味道。立秋后,踩一地银杏落叶,走进“作家书屋”,门口木质匾额上所书的“读山文苑”是它的雅号,进入室内,拾级而上,不见任何浮夸、多余的装饰,眼前匆匆掠过的是文友们所赠的书画作品。

  及至二层,空间豁然开朗,阳光透过玻璃顶照得屋内满室生辉,遍布的绿植摇曳多姿,轻易便惊艳了秋日时光。一道朴拙的篱门,隔开了“作家书屋”最核心的读书区域,槛外区域可休闲会友交流神思,像是摆有沙发、茶几的客厅,仿佛到朋友家作客的感觉。槛内则是静谧的读书世界。门边支着一块小黑板,写了一首小诗颇有趣味,“清茗酬知己,煮茶会佳人。竹篱静思处,补读未完书。”

  一进门内,与你对望的一定是白墙屏风上的“作家书屋”25位创始人的照片和简介。这里处处洋溢着文人书房的格调,向外投散着浓郁的文艺气息。面积不大,但安静雅致,一面通天彻地的书墙格外抢眼,但它并没有人们想象中拒人千里的气质,倒更像一个居家图书馆那样亲近宜人。秋日里,落地玻璃映照出不同的风景,一边是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的静谧林间,一边只有读书人翻动书页的沙沙声的公共书房,动静之间相得益彰,唯有坐于此处才能享受那一份属于你的怡然自得。


3.jpg

警察叔叔的读书会


“作家书屋”其实是
一座“全民书库”


  书,是作家书屋内最核心的内容,书屋内目前已经有藏书几万册,内容丰富,涵盖文学、历史、财经、管理、时尚、摄影、旅游等各方面,一本本,一册册,都成为向这座城市传播诗和梦想的神经元。作家书屋主张精神的独立与自由,将知识视作无价珍宝,因此在借阅方面并没有押金、租金等要求,书友们在这里可以免费借阅,这一小小的举动,也让书屋具备了公益属性,多了更多温暖与人文情怀。

  “作家书屋”的一大特色就是,这里书架上藏着一些作家的签名本。读者在书架上多淘淘翻翻,很可能就能找到一本珍贵签名作品。

  今年5月,安徽文学院专业作家曹多勇应邀来蚌讲学,他首先将创作出版的小说集《悬挂立交桥上的风景》、《春天的欲望》两本书捐赠了“作家书屋”。

  12岁的北京姑娘胡雅楠天赋异禀,在写作方面有非凡的灵感,已经出版了个人散文集,今年,她特意从北京将个人散文集赠予作家书屋。

  在凤凰传媒就职的蚌埠女孩赵雅楠的新著《切肤之琴》,记录了自己从悉尼到北京的一段难忘旅程,书籍出版后,赵雅楠知道蚌埠有个“作家书屋”,这里不但聚集了一批优秀作家,而且还向所有人免费开放。于是,她特意委托自己的父母千里迢迢从北京赶到蚌埠赠书。

  重庆作家曾吉林通过网络知道了蚌埠的“作家书屋”,主动将自己的作品《草根之歌》捐赠到这里。

  创办以来,“作家书屋”已经收到省内外作家捐赠的个人著作30余本,书屋已开辟专架予以收藏。而且,本着“作家留痕”的理念,作家赠书均有亲笔题签,

  除了拥有作家的签名本图书外,这里的大量书籍是由爱书人所赠。

  蚌埠的小伙子郭涛因为工作调动而远赴广州,今年7月郭涛特意回蚌整理自己的私人物品,200多本书该如何处置成了他的头疼事。从朋友那里得知有“作家书屋”的存在,这让郭涛为自己的爱书找到了归宿。“这次回蚌,其实最忐忑的还是这些书的去处,幸好有了张玉老师的牵线,幸运有刘彬彬老师的接纳,最终这200本在太多的人眼中不过是一堆废纸的书找到了自己最好的归宿。”郭涛说,有些人看来旧书一文不值,可是在爱书人心中,书都是自己精挑细选得来的,每一本都阅读过很多遍,都非常有感情,书虽然被使用过,但知识不会过时。如果把这些书当成“累赘”当废纸卖掉,送往废品收购站,成为造纸的原料,着实让人痛心,“作家书屋”的收留,不仅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也能把自己喜欢的书和别人分享。

  书屋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库房里还有大量的书未拆封,全国各地捐赠而来的图书还在源源不断流入这里。这也是“作家书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民书库”的体现,不仅所有人都能来读书,所有人都能找到自己钟爱的书,这里所有的书也都来自民间,由爱书人、写书人捐赠。


4.jpg

来自全国各地的图书捐赠


这里的“扫地僧”
可能是个作家


  作家书屋离不开作家,作家们不仅在此捐书、读书、与读者见面,他们也会携友在此小聚。作家书屋不只是书屋,也是作家的俱乐部。如果你在这里偶遇知名的作家,请不要激动,他也许只是来看书的或是来扫地看门的。

  “在这里邂逅一位作家的概率,应该是全蚌埠最高的地方。”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禾泉作家村的“村长”刘彬彬笑言,作家书屋最大的特色之一,是这里不仅仅有书,还有作家。不少作家都会经常来这里坐坐,或是主动来这里值班,做志愿者,为读书客们提供端茶倒水、寻找书籍等无偿的志愿服务。

  无论是志愿者还是书屋的工作人员并不以单纯应付工作的态度来对待书,他们也是名副其实的爱书人,每日行走于群书之中,对每一本书了若指掌,对书、对人都有自己别具深度的见解。他们爱书,也爱爱书的人,会热心帮助每位有需要的读者。

  周喜霞是作家书屋的志愿者,经常来这里理书、找书,让别人来了能看上书。从甘肃老家来蚌埠,这份在作家书屋做志愿者的工作,让她“一见钟情”。“每天与书为伴,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周喜霞说,作家书屋不仅书多环境好,而且与图书馆那种目的性很强的阅读场所不同,这里更自在、更放松。每天,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周喜霞都会把“作家书屋”的动态,作家们的活动、作品发在网络上,也因此,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文学爱好者都知道了蚌埠有一座“作家书屋”。周喜霞的微信朋友圈已经有了近4000好友,“每天都有很多人要添加我为好友,都是为书屋慕名而来,很多在美国、澳洲的海外朋友也惊讶于书屋的美,说如果到中国,一定要到蚌埠这座城市来,到作家书屋来,在这里看看书,分享交流一次读书心得。”

  经营一家企业的张枫一直有一个文学梦,从2016年开始,她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并逐渐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自己的作品。也是从那一年开始她加入“作家书屋”阵营。“我在报纸、书籍上看到的那些名字,突然就在我身边了,大家成.了朋友,分享的都是和书、创作有关的内容,这和普通的社交方式大不相同。”张枫说,只要有空就会主动要求来书屋值班,一来是到这里读书,二来也在这里结实了更多的从事文学创作的朋友,大家心意相通,聊起来总是特别投机。

  负责安排每周书屋值班人员的“村长”刘彬彬说:“从来没有因为没人值班而烦恼过,大家都是抢着报名,争先恐后来做志愿者。”


5.jpg

作家君娃主持的读书沙龙


让相似的灵魂
找到休憩的驿站


  交流,是书屋最重要的作用。书屋中的书让作家与古今中外的同行作无形的精神交流。在这种交流之中,他们找到自己创作上的传承,与同行产生精神共鸣,也发现自己在创作题材、风格、技巧上可以探索的全新空间,从而开辟出一条专属自己的独特创作之路。

  在作家君娃看来,“作家书屋”是一个放松灵魂、认识自己的所在。

  8月4日上午,“作家书屋”举办了“如何读一本好书,读书的好处”为主题的座谈会,几十名读书爱好者参加。作为主讲人的君娃不仅谈了自己的读书、写作心得,而且与大家分享了新作品创作经验。不仅很多中年读者认真做着笔记,一些少年读者也在这场交流分享会中受益匪浅。

  君娃认为,对作家来说,写作的时间里是自由的、兴奋的,但是孤寂与疲惫会交织出现,而当这种孤寂与疲惫变得无法承受时,作家书屋的温馨氛围和丰富藏书让作家疲惫感全无,感受到自己真正所属的世界。书屋中的每一本书,“都曾经是创作中的作品”,而她自己的写作,也是这书之世界的一部分。“这是一个文友们交流的平台”,寻求与其他作家的交流,希望从他们那里找到对作品的评价、建议或意见,这种精神上的共鸣对作家本人而言,可能是最好的抚慰剂吧。

  很多人正在赶来“朝圣”的路上,离开的人们则竖起大拇指说:“美,在这里读书,我感到平静。”

  “作家书屋”的吸引力显然不仅局限于文学领域,摄影、绘画、花艺、钢琴等各种艺术门类的爱好者都曾在这里集结。沈林成是我市摄影家协会的一名摄影爱好者,平时除了爱来这里看书、听讲座,还喜欢给来看书的人拍照,给书屋拍照,这里的一草一木,匆匆过客都是他镜头的主角。

  6月30日,来蚌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的法国钢琴大师大卫·莱维到作家书屋,和本地多名声乐家进行交流、切磋。当月,作家书屋还举办了一场花艺讲座,书屋还举办过两年新年晚会,市内一批知名的朗诵家、声乐家、舞蹈家都来友情出演……沈林成自豪地细数着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作家书屋’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读书交流的场地,也像一个阵地,都说艺术是相通的,书屋浓郁的文化氛围吸引过各行各业的大师、学者来做展示、分享。” 在他看来,书屋琴棋书画等课程、讲座之类的公益活动常年不断,为文学、艺术爱好者和读者创造了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精神家园。

  一座城市的气质依靠什么塑造?除了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更不能缺少那些零星散布的文化载体,而书屋、书店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们静谧地散落在城市的角落,寻溯着城市的味道。各种书屋、书店是一个城市的符号,它们和文化密切关联,而这也是“作家书屋”最终找到价值的核心观念。清欢在手,掬淡泊于心。在这里看书乏了,就歇一歇,随清风漫舞,看绿植摇曳;心烦了,就静一静,与花草凝眸,与山水对视。来到作家书屋的人,大概都会情不自禁让步伐慢下来,缓一缓,和自然对话,和自己微笑。


来源:蚌埠日报2018年9月3日文化周刊


微信图片_20180907100301.jpg

记者陈瑶采访村长刘彬彬和村民


安徽禾泉小镇 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找到你喜欢的旅程!祝你有一个美好的旅途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日 :8:30-17:30
 联系方式
客服热线:0552-2881562
邮箱:117345477@qq.com